輕文藝,童趣,藝術解析的設計風格,BIR自然棉麻品牌童裝

記者彭夢竺/台北報導

為小孩添購衣服,要注意標示是否清楚。消基會今(31)日公布市售童裝標示檢查結果,30件樣品中有14件不符合規定,比例高達46%,消基會表示,未依規定標示的業者應該立即改善,相關單位也應該要加強查緝,以保障消費者權益。

為了瞭解市售童的情況,消基會在2014年8月間,到雙北市、台中市、台南市及高雄市的量販店、服飾店及童裝批發店等地購買30件樣品,其中上衣類及洋裝類11件、褲子類13件、及嬰兒連身服6件。

消基會表示,依據「服飾標示基準」的規定,30件樣品有14件不符合規定,其中有6件沒有標示廠商資料,1件未標示產地,1件沒有附縫或附掛洗標及未以中文標示,11件纖維或羽絨成分標示不實。

根據規定纖維成分分量百分比許可差應在±3%以內,30件樣品中有11件不符合,其中有2件標示為100%棉製品,經測試後並不是100%棉製;有9件為混紡製品,還有1件沒有標示纖維成分,無法判斷是否符合規定。

消基會表示,檢視30樣品標示部分,有14件不符合規定,比例高達46%,顯見童裝標示並不落實,孩童汰換衣服的頻率相當高,家長為了經濟考量可能會在攤販、批發處購買衣服,因此購買時不應只注意款式和顏色,也應該仔細檢查標示是否齊全,業者應該如實標示告知消費者衣服所含的成分,未依規定標示的業者應該立即改善,相關單位也應加強查緝,以保障消費者權益。